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

[心得] 標的高Short Float與選擇權價格關係

這禮拜一在看自己的cron job跑完的選擇權估值結果時, 意外發現有一檔價格特高但是極價外的選擇權合約:


上面的表格是用凱利公式排序後的結果, 因為是賣方高期望值的合約, 所以照理說價格應該要極低才對, 可是這檔合約竟然價格特高。 以合約來說, 賣方預期5天獲利為2.33%, 換算年報酬率為212%, 而要行權的條件則是得五天內跌超過20%, 以他的歷史波動率來說, 要五天內跌20%是機率極低的事件, 一般正常的情況應該是像這個表格的其他合約那樣, 在凱利公式計算的高下注比率下, 預期年報酬率有個5~10%就差不多了, 這檔合約價格可以高成這樣實在不可思議...。


一般來說, 如果選擇權理論估值跟實際價格差距過大, 通常有以下幾種原因:

  1. 合約到期前已知有重大消息宣布 (e.g. 財報公布日) ->  因為很大可能消息公布那天價格會劇烈變化, 所以合約價格就會更高, 畢竟選擇權模型的波動率很難連這類新聞事件一起計算進去。

  2. 合約到期前為除息日 -> 配息是原標的持有人的權益, 因為配息會影響價格, 但是合約所有人不會得到對應的配息, 所以針對高股息的個股, 合約到期日前配息的合約價格也都會更高一些, 以補償配息日的股價調整。

  3. 標的宣布被併購消息 -> 如果一間公司確定會被收購, 那股價會直接跳到接近收購價, 而選擇權合約則會針對這收購價大幅調整, 畢竟幾乎已確定收購的價格了(當然還要考慮後來併購吹了的情況, 不過通常機率極低)。

基本上上面這三項我以前都有吃過虧, 所以(1)&(2)我才寫程式整合進表格裡, 直接提醒我這檔合約會不會有雷, 而併購消息這個就沒辦法了, 只能看到像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合約時, 每次交易前都先google一下確定是不是沒問題, 大多時候都證明沒有白吃的餡餅可以吃...。

而這次的標的, 已經確定合約到期前沒有財報公布日也沒有除息日, Google了幾次也沒任何併購的消息, 看起來真的就像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不過在調查的過程倒是有注意到一件事, 就是這檔標的公司的放空比率極高:


Short Float = 22.07%, 代表市面上流通的股票有22%被借去放空, 一般來說這個值通常個位數就差不多了, 兩位數代表被高度做空, 因為選擇權估值模型是以標的價格波動率來估值, 一般的簡單模型當然不可能把Short Float考慮進去, 所以理所當然的這檔合約才會有這麼貴的價格。 再來看看EBIX的其他合約:



每檔的預期報酬都高得嚇人, 因為預期下次公布財報是3/13~3/17, 所以3月的合約又更是貴的誇張。 而分析完後再來的問題就是, 我該交易EBIX的賣權合約嗎? 思考後總結了幾個要點:

  1. 高放空比率代表這間公司極度被看沒有, 所以這間公司之後繼續下跌的機率不小, 可是既然沒有確定事件的話, 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跌, 站在機率跟期望值的角度, 我應該要交易這些高凱利公式估值的合約。

  2. EBIX這五年股價表現不怎麼好, 不過公司是1976年成立的老牌公司, 商品為保險產業的軟體供應商, 公司也有持續在賺錢, 一般來說保險公司基於風險考量, 沒必要不會勤換系統軟體, 除非EBIX發生什麼大問題, 不然一般來說業務應該很穩健才對。





  3. 3/17的合約到期前會有財報公布日, 考慮到已知風險, 還是不要交易三月的合約比較安全。

分析完就決定來交易2/17到期行權價15的合約了(還交易得比平常多一倍, 畢竟分析完就像半個天上掉下的餡餅, 不過考慮到還是有風險, 也不敢交易更多...), 反正真的被行權了我也覺得這間公司不錯, 就持有股票就好, 最後結果賭贏了, 18.86 -> 17.16 跌了9%, 離15塊行權價還遠得很, 順利賺到這次的意外之財XD

另外因為這次的經驗, 就決定把目前做的投資網站的表格都加上Short Float data, 這樣之後在挑選標的時, 也可以多關注有沒有放空比率高但是長期看還是績優的公司, 如果有的話即便不先買股票當股東, 也可以交易點高溢價賣權增加投資收益!

[網站開發] 2023年Clarivate百大創新機構 (Norn-StockScreener投資網站開發)

接2022年: [網站開發] 透過Clarivate百大創新機構報告尋找投資標的

最近Clarivate公布了2023年百大創新機構, 趁這週假日就決定快速整合資料到Norn-StockScreener網站裡, 另外關於Clarivate的介紹就不重複了, 有需要可以直接回顧上面的文章連結。


整合好的網站如下:

Norn-StockScreener投資網站: https://norn-stockscreener.zmcx16.moe/ranking/

Github: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StockScreener



另外也可以直接去Clarivate網站下載年度報告:

https://clarivate.com/zh-hant/top-100-innovators/top-100-innovators/?clv-award-year=2023


今年的名單變化:


個人會比較想關注連續12年都上榜的企業 & 今年新上榜的企業, 另外我也比較了今年跟2022年的TOP連續上榜企業有沒有今年落榜的, 結果竟然是Intel, 股價跌50%又被從百大創新企業除名, 根本是在打落水狗阿..., 不知道我的Intel持股還有沒有機會重返榮耀XD

 

基於產業的未來排名預測:


電子及通訊產業排名預期會快速升到高位後穩定, 而製藥則是一直下滑, 另外政府與學術機構預期之後會快速攀升, 不過到2026年還是會在中低排行左右。


這次分享差不多就到這, 不過一樣要提醒一下, 不管是什麼指標, 基本都只能做投資參考, 持續創新的公司不代表就會有競爭力&持續成長&賺大錢, 還是要做各方面的研究後, 在決定是否要投資這間公司!

2023年2月10日 星期五

[網站開發] 新增Yahoo財經分析師評分排行頁面 & 搜尋過濾條件 (Norn-StockScreener投資網站開發)

最近在思考怎麼繼續擴充自己的個股口袋名單, 後來看書看到一半忽然想到, Yahoo財經有分析師評分可以看, 以我個人來說其實很少在看分析師評分, 畢竟分析師要分析公司產業也得跟對應的公司配合, 所以通常也不太能寫公司的壞話, 不然被封殺的話就不用工作了, 更不用說應該也有不少分析師會拿公司的好處幫寫好話, 所以一直對這塊興趣缺缺...。

至於為什麼這次會想整這塊資料呢? 一方面是目前在多方嘗試改善自己的投資績效, 所以需要建立更多的個股口袋清單; 另一方面則是有注意到, 如果分析師評分過低(持有以下), 通常代表這間公司已經有點危險了, 如果手邊有綜合評分是持有的公司, 可能就得在多方評估一下, 是否要堅持買進或持有, 既然還是有幫助, 那就還是做吧!


首先是蒐集資料部分, 之前整合的ESG data已經寫好了cron_job每天爬Yahoo財經的資料, 所以只要擴充下就能一起拿分析師綜合評分, 只要小改一下就能收資料了, 過去的累積真棒XD  至於整合功能部份, 則也跟之前ESG一樣, 實作到stock screener過濾條件, 以及Ranking table page。


整合好的頁面如下:

https://norn-stockscreener.zmcx16.moe/ranking/


Github: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StockScreener




Ranking page會用分析師評分做排序, Yahoo Recommendation Rating分數定義如下:

* <= 1.5    Strong Buy

* 1.5~2.5   Buy

* 2.5~3.5   Hold

* 3.5~4.5   Underperform

* 4.5~5      Sell


另外我的資料庫是只有美股5000萬鎂市值以上的個股, 分析師評分對應的分布如下:

* Strong Buy       (235 / 3522 = 6.68%)

* Buy                   (2350 / 3522 = 66.7%)

* Hold                  (905 / 3522 = 25.7%)

* Underperform   (30 / 3522 = 0.85%)

* Sell                    (2 / 3522 = 0.06%)


看這個分布就知道分析師評分有多偏頗了, 評分買進以上佔了超過70%, 低於表現竟然只有0.85%, 而建議賣出竟然只有兩間公司, 實際統計後真的覺得超扯XD

基於好奇來看看被分析師建議賣出的公司到底是哪兩間:

1. BEST (代號也太諷刺...)



中國在美上市的快遞公司, 近一年虧損幅度加大, 市值也快低於5000W鎂, 分析師建議賣出倒是完全不意外...。


2. WIT



印度一間IT諮詢服務公司, 看財報一直有在穩定賺錢, 不過沒有成長, 員工人數達24W, 其實我看不懂為什麼評分這麼低, 雖然也不怎麼好, 可是感覺也沒特別差...。


接下來, 要怎麼使用分析師評分找投資標的呢? 其實就跟之前整合的Ranking page的資料一樣, 選Ranking排序高(分數低)的公司投資, 再搭配一些基本面或技術面的指標則可以針對這些好公司挑撿便宜的機會, 不過這邊要特別小心的是, 有些知名度低或冷門的公司可能只有1~2個分析師評分, 這樣的評分結果可能就很主觀性, 在真的行動前也要確認下其他條件, 盡可能降低踩到地雷公司的風險。

這次分享差不多就到這邊, 希望能活用這次的開發經驗, 如果能稍微改善些投資績效就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