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2022投資績效報告

2022投資績效: -1.36%

VTI: -19.51%

SPX: -19.44%

QQQ: -32.58%


雖然有打敗大盤, 不過今年最終小賠錢...,前半年一度投資績效近40%贏大盤快50%, 不過那些獲利大多是鋼鐵跟航運賺來的, 後面鋼鐵航運大跌就整個吐回去甚至大虧損了..., 真的錢怎麼來的就怎麼回去XD  


績效細項如下:

股票績效: -16.23%

選擇權績效: 17.96%

---

未實現: -51.65% 

已實現: 37.66%  (股票: 23.65%  選擇權: 14.01%)

股息: 10.47%

另外還有2%左右是劵商手續費, 保證金利息等等..., 就忽略不計了。

Note. 上面的細項%是自己用年初帳戶市值換算的所以不一定完全準確, IB的報表沒辦法看未實現&已實現細項%, 超麻煩...。


上面的未實現大部分都是股票虧損, 還有一些是目前持有的選擇權合約, 這虧損的幅度有點驚人, 因為我虧損的絕大多數都沒賣, 打算繼續當股東持有, 至於已實現的股票大多數是採均值回歸策略, 賺到預期獲利後就轉換其他標的了。

雖然帳面未實現虧損很慘烈, 不過至少選擇權已實現+股利收入今年有超越本業收入, 如果之後每年都能這樣的話就好了XD  話說明明都是已實現,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選擇權權利金+股利收入比股票獲利還穩健, 明明根本沒有差, 一切都是幻覺XD

---

近3年投資績效:

2021年績效: 54.22%

2021年投資績效

[心得] 今年績效+心得 & 美股產業-內幕投資整理


2020年績效: 2%

2020年投資績效


2019年績效: 51.9%

2019年投資績效

2019年1-9月投資績效

---

接下來會稍微說明今年股票投資跟選擇權投資的心得, 首先是股票投資部分, 下圖是目前持股清單:



個人主要投資策略為價值投資+均值回歸, 為了減低投資風險所以會做分散投資, 投資原則是單一持股不能超過總資產15%, 單一產業不能超過總資產20%, 藉以避免一次看錯導致大幅虧損的風險。 另外因為主打撿便宜不追高, 所以今年大多數有達到目標獲利的持股, 幾乎都獲利了結轉換標的了, 現在手邊大部分都是虧損不少的個股, 先說明今年獲利最多的投資:


NC & ARLP (煤產業)

今年原物料漲最兇的就屬煤了, 會投資這兩間公司主要是之前有做一個網站, 整理了產業績效跟相關市場指標績效的比較表格, 透過這個表格去尋找產業指標跟市場指標乖離過大的標的去交易, 細節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網站開發] Industry頁面新增各產業-市場指標 - 美股搜尋網站 Norn-StockScreener


如果把去年煤產業的交易也算進去, 這幾檔煤礦公司投資獲利有超過投資金額100%以上, 不過要找到產業績效跟相關市場指標乖離過大基本上還挺難的, 不覺得自己能有機會一直複製這樣的投資策略, 有找到就算運氣好賺到了。




GGB, X, VALE (鐵礦石 & 礦業公司)

鐵礦石 & 熱軋鋼捲這兩年一度大漲又經歷一波大跌, 大漲階段讓這些鐵礦&鋼鐵相關產業大賺錢, 即便是現在原物料大跌了, 也還在近幾年相對高點的位置, 所以這些公司這兩年基本上就是大賺錢, 會投資這幾間公司也是跟上述煤產業一樣是看產業-市場指標乖離程度決定投資, 在搭配均值回歸低買高賣, 這一年間有近50%獲利。





2022年創下目前投資生涯中個股最大虧損金額 + 百分率:

最大虧損(%) - ILPT



會持有這檔個股是sell put行權, 分別在20塊&15塊行權, 然後不到一年就直接跌到3塊多, 目前未實現虧損超過80%, 如果要損益兩平得漲5倍以上, 基本上短時間是不用肖想了XD

為什麼會想交易這檔呢, 主要是因為當時調查這間公司是工業房地產REIT, 出租廠房給企業賺租金收入, 歷年來股息率有10%左右, 而且那時最近一季的財報也很好看, 殊不知交易賣權後就一直狂跌, 原因後來分析有以下:

1. 那時財報好看是因為剛併購另一檔老牌REIT, 所以認列不少併購的資產獲利, 並不是本業的租金收入增加, 這塊在交易前沒有事先調查真的是一大敗筆。

2. ILPT的併購時機超糟, 併購後因為通膨問題開始被注意, 所以FED開始升息, 對REIT來說升息影響很大, 會造成貸款成本大增 + 租金收入相對於存款利率更不具吸引力, 再加上升息導致的經濟降溫可能讓各產業縮減營運業務導致減少租賃廠房, 導致今年工業型REIT平均下跌超過30%, 只是ILPT更慘就是了...。

3. 併購時機超糟+併購後槓桿率太大, 也因為升息讓房地產急凍, 沒辦法在併購後重整資產縮減槓桿, 導致槓桿率過大+利率高雙重打擊變成得一直付高額貸款利息, 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靠本業就能有盈餘, 要等到賣出一些資產後才有機會轉虧為盈...。

原本想說REIT有房地產保值不怕跌, 沒想到跌得超乎想像, 現在要停損也補不回多少錢, 目前P/B更是破天荒低到0.27, 等於直接清算也有近4倍的價值...。

基本上我現在就當溢價買了張樂透, 看有沒有凹回來的一天, 只能說幸好有分散投資, 當初只投資總資產5%, 現在跌80%等於剩總資產1%, 在虧也沒什感覺了, 就看有沒有起死回生的一天, 沒有就算了XD


最大虧損($) - ZIM


目前最大虧損超過50%, 持有部位佔目前總資產12%, 最開始大約在55塊買進, 之後又因為sell put行權了幾次, 所以導致越攤越平, 會買進這檔主要就是那時ZIM太賺錢了, 本益比低於1, 配息率又超高, 不過後來運價大跌, 所以ZIM也整個被極度看沒有, 股價下跌的幅度相對運價下跌的幅度根本不成比例..., 因為大家都賭ZIM之後會開始賠錢, 儘管他最近還是因為長約超賺錢, 目前運價也還不到虧錢的程度...。

如果單看運價下跌的幅度我是該停損了, 可是如果用估值的角度看則是被大幅低估, 我又不喜歡去預測未來, 喜歡用當下估值去評估到底該不該持有, 這也造成了我一直不想停損的原因, ZIM被看沒有的程度到多誇張呢:


1. 配息率166%這個是過去的配息, 這代表光是過去的配息發出去的錢推算年利率就比現在的市值高了, 等於可以用配息的錢依據現在的市場價把公司整個買下來..., 不過因為運價大跌的關係所以未來配息率不可能這麼高, 所以看這個資訊以目前來說基本上價值不大。

2. P/B: 0.37 代表公司現在直接清算大概有3倍的價值, 代表市場現在真的極度看ZIM沒有, 認為這間公司之後一定會虧錢沒未來。

3. P/C: 0.69 這代表公司光是用現在持有的現金, 就可以用現在的市場價把公司整個買下來還有剩, ZIM最近一次財報公布現金有36E, 而公司市值現在大概20E, 真的是被極度看沒有...。

基本上除非ZIM開始大虧損, 或是整個航運產業開始大虧, 不然我應該還是會繼續持有, 我是不覺得航運會回到過去那種大虧的時代, 反正就在有做好分散投資的前提下賭賭看了, 或許我只是被確認偏誤影響才這樣洗腦自己, 總之就在有控制風險的情況下繼續觀察看看了...。


至於其他的持股部分, 有透過多因子選股模型找價值投資, 透過品牌價值尋找這波大跌後很便宜的高品牌價值績優公司, 挑的都是喜歡的賺錢的好公司, 就當股東繼續持有, 等待收穫果實的一天。

多因子選股模型跟品牌價值選股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多因子交互選股模型 - 個人網站開發

[網站開發] 透過最有價值品牌尋找投資標的 (Norn-StockScreener 新增Ranking Indicators頁面)



再來是選擇權投資的部份, 選擇權投資是今年的新嘗試, 這一年的歷程如下:

1. 以前只知道選擇權基本規則, 決定開始學習基本估值理論, 主要就網路找教學資源, 還有K這本書:

選擇權價格波動率與訂價理論:高級交易策略與技巧(全新增訂版)

K完這本書後就開始實作估值模型, 後續也有在K下面這兩本書, 不過這兩本內容更多專注在交易策略而不是估值的部分, 幫助就沒訂價理論這本大。

選擇權策略完全手冊 (上)

選擇權策略完全手冊 (下)


2. 實作選擇權估值模型, 並開始實際交易, 估值模型的部分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這篇:

[網站開發] 美股選擇權定價模型

一開始是根據估值模型去找出市場價格跟理論價格乖離過大的合約去交易, 後來發現這樣太累了, 而且根據合約高估或低估去交易不一定代表期望值就會是正的, 相反的會高估或低估就代表市場期望的價格就是這樣, 只靠理論跟市場價格乖離程度去交易, 很可能會變成一直在做逆市場趨勢的行為。


3. 改善估值模型, 搭配凱利公式計算建議下注比率, 盡可能只交易期望值高的合約, 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網站開發] 美股選擇權定價模型 - 用蒙地卡羅模擬計算凱利公式


4. 持續摸索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 主要有以下:

a. 發現選擇權買方策略不適合自己, 因為太累了, 而且期望值通常不怎麼高, 買方策略主要是賭肥尾效應發生, 只要一發生就是大賺, 可是大多數時候都會賠掉合約錢, 心理素質夠強又肯花時間的人, 才比較有勝算能靠當買方長期獲利..., 後來就決定只專注做賣方策略。

目前自己的賣方策略為, 會大概一個月一次用自己做的選股模型找出約100檔個股, 這100檔個股都是相對便宜又賺錢的公司, 也就是自己願意持有的企業(但是還沒到願意立刻用自己的錢買進股票), 然後用選擇權估值模型程式每天計算這些個股的所有合約估值, 在賣出高勝算高獲利的put合約, 如果沒行權就爽賺權利金, 有行權就持有這間公司的股票, 之後就照自己的個股投資策略走。


b. 在持續交易的過程中踩到了不少雷, 像是公司被併購導致合約理論價格失真, 或是財報公布日在合約到期前, 或是高股息公司發股息在合約到期前等等, 畢竟估值模型只能靠波動率計算估值, 無法因應新聞面, 市場消息的變化。 

可是要每次都針對每個合約一個一個google這些消息也太累了, 所以就盡可能讓程式幫我自動化整理這些資料, 現在估值頁面就有業績公布日以及除息日等資料一併顯示在表格, 我就可以快速過濾這些合約不要去交易, 盡量避免人為失誤的交易風險 & 節省整理資料的時間。

c. 持續累積經驗找出適合自己的部位跟適合交易的合約門檻, 有陣子因為太好賺, 甚至一個月可以賺1W鎂的權利金, 結果就遇到市場短時間大跌造成我大多數合約被行權, 讓我近半年賺的權利金幾乎在一個禮拜就虧光, 為了降低風險還得出清不少合約, 而因為不少合約流動性不高, 導致又因為滑價損失不少錢...。

後來就吸取教訓, 每個合約只交易小部位, 每間公司的合約同時段行權時間也不重複交易, 就是盡可能分散公司 & 行權時間合約, 讓手上的合約盡可能小部位多樣化且多時間段, 盡可能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然後自己的估值模型也會每天計算自己手邊合約的行權機率, 如果可能行權的合約變多就少交易一些, 反之則多交易一些, 在自己能接受的風險幅度下增/減預期獲利。


P.S. 選擇權賣方策略大多數投資書籍都不推薦, 因為獲利有限風險無限(只做sell put的話風險有限就是, 最多就股票變壁紙, 像我上面那檔ILPT), 原因也很清楚, 為了賺少少的權利金你必須承擔行權的風險, 不少人會因為這樣過度交易導致破產風險大增, 投資最重要的事第一項就是避免破產, 畢竟不管你年報酬率是200%還是300%, 只要破產一次就什麼都沒了, 如果要做賣方策略, 千萬記得要在自己可接受的風險程度下交易!

以我個人來說, 就算我交易的所有合約會全部行權, 也不會到被劵商清算的門檻, 確保自己的淨流動性充足, 當然真的全部行權持股又繼續大跌的話就可能會流動性不足, 到那個時候就一定要停損了, 所以我才會讓程式每天計算自己持有的合約狀況, 確保自己目前在安全的位置, 不過如果真的遇到黑天鵝, 那我就注定虧損了, 可是即便如此也不會到大幅虧損到讓自己有破產風險的程度。

今年投資一樣做錯了不少事, 不過也是我個人收穫最多, 成長最多的一年, 期許自己2023年繼續努力, 早日達到財富自由!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網站開發] 新增ESG排行頁面 & 搜尋過濾條件 (Norn-StockScreener投資網站開發)

之前在Norn-StockScreener網站有做一頁Ranking網頁, 主要是提供一些沒辦法用基本面或技術面的選股標準清單, 有興趣可以參考過去這兩篇:

* [網站開發] 2022年最有價值品牌 (Norn-StockScreener投資網站開發)

[網站開發] 透過Clarivate百大創新機構報告尋找投資標的


最近想到也可以整合ESG到投資網站上, ESG是由環境(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公司治理(G,governance)三領域英文縮寫, 用以評估企業在經營管理的績效指標, 跟只看財報獲利表現不同, 更著重於在永續發展和持續經營以及企業責任等價值性。


至於詳細的ESG細節就不解釋了, 有興趣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

ESG是什麼?值得投資嗎?最完整的ESG投資懶人包

ESG是什麼?一次讀懂CSR、ESG、SDGs差別,為何企業要做ESG?


ESG也是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的指標, 透過ESG指標選擇公司, 我們可以避免投資一些只顧賺錢, 對環境, 人權, 道德倫理不友善的公司, 支持重視企業責任的公司。 

另外ESG指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評估標準, 不同的研究機構就會有不同的評分標準, 這次整合了Yahoo財經上的sustainability data, 這些data由晨星機構Sustainalytics研究機構提供, 既然能被整合到Yahoo財經 & 又是晨星的子公司, 公信力部分我想是相對可以信賴的! (絕對不是因為放在Yahoo財經上所以我比較好寫爬蟲, 絕對不是XD)


Sustainalytics的ESG網頁連結:

https://www.sustainalytics.com/esg-ratings


整合好的頁面如下:

https://norn-stockscreener.zmcx16.moe/ranking/


Github: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StockScreener




另外也整合了ESG選股條件到選股器裡, 在搜尋過濾時可以只搜尋低Sustainalytics ESG風險分數的公司:



至於主要的ESG Ranking頁面會用Sustainalytics ESG Risk總分來做排序, Sustainalytics分數定義如下:

* < 10       - Negligible Risk

* 10 ~ 20  - Low Risk

* 20 ~ 30  - Medium Risk

* 30 ~ 40  - High Risk

* > 40       - Severe Risk

所以如果我們想長期投資一間公司, 就可以選Ranking排序高(分數低)的公司投資, 再搭配一些基本面或技術面的指標則可以針對這些好公司挑撿便宜的機會, 提高賺錢的機率 + 支持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

再來挑幾間ESG排序高的公司來看看吧, 我的資料庫目前大約有美股近4000檔公司(只有市值5000W美元以上的公司), 在依據這些公司去Yahoo財經上爬ESG data, 最後有ESG分數的公司只剩705間, 這次不像之前的最佳品牌跟創新力, 因為只有年度分析報告所以只能手刻資料, 可以直接寫爬蟲抓取&更新真是太好了XD


首先是排名第一的Flex Ltd, ESG Risk分數只有5.97分,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只有總分沒有其他分數細節, 看了下今年股價表現, 很嚇人的大盤今年跌這麼慘, Flex今年股價還在創新高!



Flex Ltd是電子設備代工公司, 看了下公司今年業績表現, 最近電子業庫存過高的情況下竟然獲利也是不斷創新高:


再來看看我們這次最關注的ESG, Google了一下Flex今年7月有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Sustainability Report):

Flex Releases 2022 Sustainability Report and Commits to Net Zer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2040

直接貼Google翻譯重點(應該沒人想看英文吧XD)


看起來有積極行動改善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事務, ESG排行會排TOP也不太意外, 也是長期投資的好標的之一。


再來看看ESG高排行但是今年股價表現最糟的公司吧! Hasbro, Inc. (HAS, 孩之寶)是一間美國的跨國玩具和棋類遊戲公司, 已成立99年(明年就是100年了!!), 今年目前下跌了40%以上, 股價從2020年疫情後大跌, 後來雖然疫情後有一波回漲可是並不高, 而在今年初則大幅下跌...。


營收近幾年有持續成長, 可是看起來毛利率不太好, 獲利並沒有隨著營收成長而增加。




至於ESG分數則分別為環境0.05分, 社會責任4.97, 公司治理4.34分, 三項分數皆很低, 尤其是環境部分更是低到不可思議, Google查了一下, 孩之寶預定2022年底將全部商品都去除塑膠包裝, 另外也有持續進行玩具回收計畫, 回收後的玩具會作為新玩具的材料, 所以環境分數會這麼低真的不意外。 

看到股價這麼甜又是好公司, 真的會讓我想投資孩之寶, 不過我自己只買日系玩具, 只買日系玩具卻投資美國玩具公司讓我有點小抗拒就是...XD


這次分享差不多就到這邊, 希望能活用這次的開發經驗, 稍微有改善些投資績效就太好了, 也希望繼續有新靈感可以做其他有趣的side project~。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資金管理策略研究 - 馬丁格爾法 vs 反馬丁格爾法

這幾年下來, 自己在投資方面一直都是歐印流, 只要存夠一筆錢就匯到美股戶頭買股票, 就算出清持股也會立刻轉換其他標的, 畢竟完全不覺得自己在擇時進出交易這件事有優勢... 不過今年因為開始研究選擇權模型, 無可避免的一定會接觸到槓桿, 所以開始想認真研究資金管理策略。 而第一個想研究的策略, 就是鼎鼎大名的馬丁格爾策略。

馬丁格爾策略(Martingale)也被稱為賭博必勝法, 原理也很簡單, 虧損時加碼, 獲利時減碼。 只要下注輸錢了, 下一把就加倍籌碼賭回來, 不管輸幾次, 只要贏一次就把前面輸的全都賺回來了, 當然我們知道現實上不太可能這麼美好, 主要原因如下:

1. 玩家沒有無限的資金 or 信用可以借貸, 連續輸的次數可能超過你的想像, 如果有詐賭就更是如此了。

2. 莊家對最大投注是有設上限的, 即便你有資金也不會讓你這樣下注, 而投資市場也是一樣, 市場不一定有這麼高的流動性可以讓你交易 (當然小散戶幾乎不太需要擔心這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現實世界中你不一定每次都能凹到贏的那一次, 而只要一次失敗了, 就幾乎等於GAME OVER了, 當然現實中真的使用馬丁格爾投注法也不會真的去用倍倍投注法, 不過真的遇到非預期的連輸時也會造成資產的大幅虧損。


理所當然的, 之後又衍生出另一種反馬丁格爾策略(Anti-Martingale), 顧名思義跟馬丁格爾策略相反, 虧損時減碼, 獲利時加碼, 當然這就更不可能用倍倍投注法了, 畢竟不管贏幾次, 只要輸一次就真的破產了, 不過在有趨勢的情況下, 反馬丁格爾投注法可以放大獲利, 減少虧損, 也是一般投資書籍裡比較建議的投資策略。

關於馬丁格爾&反馬丁格爾策略就簡單介紹到這, 有興趣想了解更多可以自行Google, 網路上有更多豐富的介紹。 而這次想做的就是在投資市場跑回測看看, 將馬丁格爾 & 反馬丁格爾策略套用到資金管理上效果會如何, 就決定寫個回測系統來驗證看看了。


寫好的程式如下:

這個程式主要是用 backtrader 這個回測套件開發, 會選backtrader最主要就是看github星星的數量, 再加上他的討論區還蠻熱絡的, 網路教學也多, 就決定用這套件了, 實際上也真的超好用, 該有的功能幾乎都有了, 我只要包裝一下專注寫策略就好。


這次回測的馬丁格爾策略邏輯如下:
  1. 最低至少會維持20%資產部位在市場上
  2. 看過去252天的最高收盤價(1年), 如果從最高點下跌5%, 就加碼到40%資產部位
  3.  看過去252天的最高收盤價(1年), 如果從最高點下跌10%, 就加碼到60%資產部位
  4.  看過去252天的最高收盤價(1年), 如果從最高點下跌15%, 就加碼到80%資產部位
  5. 看過去252天的最高收盤價(1年), 如果從最高點下跌20%, 就加碼到100%資產部位
  6. 如果是反向上漲, 碰到上述的門檻值就會調整回對應的資產部位
  7. 為了避免流動性問題, 設定一天交易最多5%資產部位
  8. 為了避免市場一直在策略的交易門檻不斷震盪導致過度交易, 設定5%的門檻誤差, 有超過門檻誤差才會真的交易
  9. 回測交易從2000/01/01到2021/12/31, 因為交易第一天要先看過去252天的歷史資料, 所以實際上回測資料是使用1999/01/01到2021/12/31
  10. 因為這次的回測只是想比較資金管理策略, 並沒有要真的做交易, 為了避免太複雜就不設定手續費, 滑價等因素

而反馬丁格爾策略則跟上面的策略參數全部一樣, 唯一不一樣的是看的是從過去252天的最低收盤價(1年), 如果從最低點上漲X%, 就加碼到Y%資產部位。

分別對標準普爾500 ETF(SPY), 那斯達克100 ETF(QQQ), 英特爾(INTC), 花旗銀行(C)跑回測程式, 最後跑出來的回測結果如下:


首先來看看SPY的回測結果, 看起來歐印的累積報酬最高, 而反馬丁格爾稍差一些, 可是反馬丁格爾策略的最大回落只有37%, 而歐印則有54%, 這代表反馬丁格爾策略有達到我們希望的減少虧損目標, 虧損風險比歐印以及馬丁格爾策略小得多。



那為什麼馬丁格爾策略累積報酬這麼低呢? 20年下來的累積報酬足足小3倍左右, 最大回落也只比歐印好一點點, 來看看回測的線圖:


下圖的五個區間藍色線就是馬丁格爾策略的交易觸發門檻, 綠色指標是買進, 紅色指標是賣出, 可以看到他的確是在價格下跌時買進, 上漲時賣出, 可是最大的問題在於, SPY這20年是長期上漲的趨勢, 這導致馬丁格爾策略沒辦法有效利用資金, 上圖的紅線是現金水位, 藍線是總資產水位, 可以看到紅線在大多數時間都是維持在高檔, 代表馬丁格爾策略因為價格一直上漲的關係, 所以一直維持高現金水位, 導致沒辦法享受到這波大多頭的獲利。

再來看看反馬丁格爾的回測線圖:


可以看到上圖的紅線幾乎都維持在低檔, 代表反馬丁格爾策略有充分運用資金交易, 而在2020年3月那波疫情大跌時也有快速減碼, 之後V轉時也有快速加碼回來, 在這種趨勢明顯的標的上可以說交易的非常漂亮, 不過因為跟歐印相比還是沒辦法充分利用資金, 所以累積報酬還是小輸一點點, 可是最大回落小17%對比較在意風險的投資人來說個人覺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再來看看科技股ETF的QQQ, 首先累積報酬竟然比SPY還差, 原因在於2000年網路泡沫的關係, 如果我們把回測資料往後延兩年, 反馬丁格爾策略的累積報酬SPY會從343%->434%, QQQ則是從312%->830%, 大幅超過SPY, 這表示像QQQ這種高波動的成長股, 如果你從高點歐印的話, 可能得花10年的時間才有機會損益兩平, 而且即便是反馬丁格爾策略, 最大回落也高達73%, 等於你要有資產虧損7成也抱得住的心理準備, 才有機會享受之後的大多頭獲利。




至於為什麼馬丁格爾策略在QQQ的累積報酬竟然只有49%, 比起SPY更是驚人的少, 來看看回測線圖:


顯而易見很淒慘的, 它在第一波下跌時就幾乎加碼光了(畢竟是設定成最大下跌20%就歐印), 等於之後的更大波下跌它都是用100%本金去虧, 而之後終於開始多頭了, 它卻也早早的減碼了, 在一直維持高水位現金的情況, 完全沒辦法享受到科技成長股的大多頭報酬...。


看完最主流的ETF之後, 再來看看馬丁格爾策略套用在個股交易的情況吧, 因為上述的ETF都是成長趨勢, 所以個股就不挑持續上漲的公司了, 這邊先選擇英特爾(INTC)作為回測對象, 雖然是晶片龍頭可是早早就已經是成熟型公司, 所以股價幾乎都是一直盤整, 更不用說這幾年還被AMD一直搶市占...


這次馬丁格爾策略終於扳回一城了, 累積報酬跟最大回落都顯著贏過歐印 & 反馬丁格爾策略, 來看看回測線圖:


可以看到INTC因為幾乎都是在盤整, 即便有趨勢也是一直以盤整漸漸上漲的趨勢, 所以馬丁格爾策略就會一直低檔買進高檔賣出, 看上圖紅線現金水位一直有變化, 代表它有在積極運用資金, 所以報酬就相當不錯(不過也是大輸SPY & QQQ ETF就是了XD)

再來看看反馬丁格爾策略的回測線圖:


看上圖的紅色線一直維持低檔, 代表它也是很積極地運用資金, 可是一直在高買低賣, 不斷的被割韭菜, 所以交易績效理所當然的爛到爆...。

看完INTC後, 最後來看看花旗銀行(C)吧:


所有策略的績效幾乎都一樣爛, 20年下來還虧60~70%, 會故意挑這檔主要是故意想挑個有死亡風險的公司, 因為花旗銀行金融海嘯時, 股價從50塊跌到剩1塊(調整後價格則是從500塊跌到25塊), 最大回落將近98%, 要是你2008年前歐印的話, 2008年後只會剩2%的資金, 而之後過12年股價最多也才漲3倍, 如果是只做多頭策略, 就算是神仙也難救了。

不過這邊就有個奇怪的點, 歐印跟馬丁格爾策略會直接死亡沒錯, 目標是縮小虧損的反馬丁格爾策略為什麼也損失慘重呢, 來看看回測線圖:


看線圖其實很清楚了, 在金融海嘯那波大跌, 其實也夾雜著好幾波大漲, 所以反馬丁格爾策略在那段時間也傻傻地跳進去交易, 總資產水位的藍線也在2008年直接接近死亡...。


回測跑到這邊, 對馬丁格爾&反馬丁格爾策略, 大概有以下心得:

1. 如果你交易的是大盤指數ETF (SPY, QQQ), 因為科技長期是進步的, 經濟長期是成長的, 只針對投資報酬的話歐印是最好的策略, 如果想降低最大虧損風險的話則可以考慮搭配反馬丁格爾策略。 當然如果是有顯著趨勢的成長股也很適合反馬丁格爾策略, 前提是你非常相信它未來真的會長期上漲。

2. 如果你交易的是比較成熟產業的公司股票, 尤其是大多數時間都在盤整的公司股票, 那馬丁格爾策略會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如果盤整的幅度不夠大的情況, 那績效可能完全比不上直接買大盤。

3. 面對死亡性風險, 單一公司炸掉的情況不管怎樣只要是多頭策略都沒用, 分散投資降低非系統性風險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之後還有不少想研究的課題:

1. 這次的回測是在不考慮槓桿只用現有資金交易的情況, 所以很大情況馬丁格爾策略會不好是因為沒辦法有效利用資金, 可是如果是針對複合投資部分做資產再平衡, 不知道馬丁格爾策略跟反馬丁格爾比較的結果如何, 之後有時間打算也來測試看看。

2. 想針對槓桿的部分繼續做資金管理的策略研究&回測, 在設定最大維持率的情況下, 馬丁格爾策略跟反馬丁格爾策略表現又會如何, 感覺十分有意思也想測試看看。

3. 這次的策略參數都是自己憑直覺定義的, backtrader也有簡單的tune參數方法, 針對不同的投資標的本來就有不同合適的參數, 根據波動性決定策略參數這塊也蠻有意思的, 之後也想研究如何找出策略合適的參數。

這次的分享差不多就到這裡, 感覺要研究的東西好多, 希望能有更多成果, 能對自己的投資績效改善有幫助的話就更棒了XD

2022年11月5日 星期六

[網站開發] 2022年最有價值品牌 (Norn-StockScreener投資網站開發)

接過去兩篇:

* [網站開發] 透過Clarivate百大創新機構報告尋找投資標的

[網站開發] 透過最有價值品牌尋找投資標的


之前有整合2021年最有價值百大品牌的資料到投資網站上, 最近發現Interbrand發佈2022年度最有價值品牌了, 就花了點時間把新資料整合進來。

Interbrand - Best Global Brands網頁連結:
https://interbrand.com/best-global-brands/


Norn-StockScreener投資網站: https://norn-stockscreener.zmcx16.moe/ranking/

Github: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StockScreener



網站基本介紹就不多提及了, 想知道更多細節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或是自行Google, 關於這次2022年的百大品牌, 基本介紹網站的連結都有, 想看更多細節的話也可以填一填資料下載整份報告, 下圖是2022年報告入榜的新品牌:


這次入榜的有airbnb, 紅牛以及小米, 至於最重要的投資這塊, airbnb有在那斯達克上市所以可以投資美股, 紅牛的話很遺憾是私營公司沒有公開上市, 而小米則是美股有ADR, 可是只有OTC場外交易, 交易量少得可憐, 基本上不建議接觸場外交易, 所以認真說只有airbnb有機會投資。

看了下YAHOO財經, airbnb近一年的盈利很不錯, 獲利有持續成長, 這週財報公布Q3獲利也很亮眼,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上財報狗看一下電話會議記錄:
https://statementdog.com/analysis/ABNB/earnings_calls/237604

airbnb上市才兩年左右, 然後P/E跟P/B也特別高, 是標準的成長股, 以現在的價格來說在歷史低點是蠻誘人的, 只是成長股的估值真的很困難, 我應該會再研究看看, 有機會的話可能會挑低價小投資試水溫看看吧, 畢竟疫情應該不可能回到2020年那種大恐慌了, airbnb應該不會再發生因為疫情導致大虧損...。


另外這份報告也有針對品牌價值的成長做排行:


微軟打敗了亞馬遜成為了品牌價值第二名, 我猜想有八成原因是近年Azure的成長比AWS快速不少的關係, 至於其他的就不一一介紹了(研究這麼多太累了...), 以我個人來說, 我會先用自己的投資網站做排序, 找跌幅最深 + 品牌價值又有持續成長的公司, 有找到後才會在研究這間公司是不是值得投資:



用自己做的投資網站排序後, 今年度跌最深 + 品牌價值有持續成長的公司有PayPal, Nike, Sony, Salesforce, Youtube (Google), Tesla, Ford, etc...。 目前我是有投資Nike, Sony則是有嘗試交易價外賣權賺權利金, 至於其他標的的話, PayPal因為成長趨緩導致今年跌幅超大讓我很想試著撿便宜, Salesforce跟Tesla則是太難估值基本上不考慮, 目前應該會在挑個幾檔放到我的選擇權清單, 如果有划算的合約在交易看看吧!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個人網站開發] 新增持股相關企業-近期業績公布日資料

最近又到美股財報季了, 由於現在個人持股已經到22檔, 管理上越來越困難, 尤其是財報季的時候, 通常在自己持股的公司公布財報前, 我也會想知道相關產業的公司業績如何, 提前知道相關產業的營運績效, 心裡對自己持股的公司的產業情況也比較有個底, 提前當作參考做個心理準備也好~。

要做這個也很簡單, 寫個爬蟲抓YAHOO財經的資料, 先抓自己持股頁面的類似公司有那些, 然後再跳到那頁面抓取業績公布日就好, 之後就把資料丟到個人網站上, 整理後結果大概就像這樣:


個人網站頁面: https://project.zmcx16.moe/?page=investment-stocks
Github: https://github.com/zmcx16/zmcx16.github.io

上面的Similar就是我的持股標的, Date跟Symbol則是Yahoo分類的該公司的類似企業的股票代號以及業績公布日, 而Similar顯示"-"的則代表那標的就是我持股的業績公布日, 點擊後就會跳到Yahoo財經對應的頁面, 簡單寫個小爬蟲以後就能輕鬆許多XD 


最後稍微分享下這次的小爬蟲程式, 程式碼如下:
https://github.com/zmcx16/zmcx16.github.io/blob/master/.github/script/build_similar-earning-data.py


程式是直接打https request到Yahoo財經個股首頁抓網頁內容, 不使用yfinance是因為雖然yfinance可以查詢業績公布日, 卻沒辦法取得個股相近的股票代號, 所以沒辦法只好打https request取得整個網頁檔再自己寫parser。

運氣好的是, Yahoo財經擋爬蟲做得很陽春, 只要request header有帶user-agents就不會特別阻擋(沒帶的話會回404 error, 做這麼簡單的方式真棒XD)。 然後可能Yahoo財經是老網站了, 前後端分離做得很陽春, 個股首頁的資料沒有獨立成API(其他頁面有), 可是也不是純SSR (Server-Side-Rendering), html網頁碼長得像這樣:


所有資料直接以dict的形式塞到root.App.main變數裡, 我連寫regular expression都不用, 直接抓這一行再把頭尾去掉再當json載入就好, 個股首頁所有用到的資料都放在這裡, parser可以寫這麼輕鬆真的是太棒了XD

這次分享差不多就到這邊, 美股最近依然持續大跌, 希望能稍微跌慢點, 這樣我才有加碼的機會啊~~~。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網站開發] 美股選擇權定價模型 - 新增業績公佈日 / 除息日 / 行權機率

最近在交易選擇權時, 有時會看到模型的分數後就草草交易, 沒有多花時間確認近期新聞 / 合約到期日前是否會公布業績 or 除息, 導致交易到一些看似勝率高, 結果反而是風險高的合約, 為了避免之後再遇到這種情況, 就決定把業績公布日 / 除息日也整合到選擇權頁面, 這樣就不用為了這些資訊每次都去Google查詢, 也不會忘記查詢相關資料 + 節省更多時間。

關於資料取得方面, 業績公布日是從YAHOO取得, 而除息日YAHOO的資料通常是最近一期的除息日, 可是這資料對選擇權來說根本沒意義, 有意義的是近期公布的未來除息日, 這個資料可以從這網站取得:

https://www.dividend.com/ex-dividend-dates/

整合到網站後成果如下:

Github: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StockScreener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Finance-API-Server


Norn-Stockscreener選擇權估值頁面:

https://norn-stockscreener.zmcx16.moe/options/



如果業績公布日 or 除息日在選擇權合約到期前的話會用紅色特別標註, 如果是已經過了或是沒有資料就不顯示, 這樣就可以快速知道這個合約的價格是不是因為這些事件的關係所以才有高溢價 / 折價, 如果有的話就不能單純相信模型算出來的分數。

另外因為業績公布日這資料是透過YAHOO取得, 而YAHOO要是爬蟲抓資料太頻繁會被ban ip, 所以這個欄位我只實作在Self Query以及自己的個人網站上, 主頁面的資料是取自marketwatch, 就不支援了...。


此外, 這次也多加了一個行權機率的欄位, 會加這個欄位主要是因為, 凱利公式如果計算出的建議下注比率分數很高, 有可能是高勝算高獲益 or 高勝算低獲益 or 低勝算高獲益, 可是大多時候比起最終的建議下注比率分數, 我更傾向只交易高勝率的合約, 如果今天凱利公式的分數高是因為合約價格溢價太高但是勝率並不高, 那我可能會更傾向不交易這個合約, 這時候如果有單純的行權機率可以參考的話對我的幫助很大。

其實真的要看行權機率, 單看Delta也可以間接知道這合約的行權機率, 不過Delta這數字對我不太直覺, 所以還是想要一個真實的機率值。至於這機率值的計算方式就是單純用蒙地卡羅模擬股價變化直到合約到期日, 然後再計算行權數 / 模擬次數就好, 直接簡單易懂XD


這次分享差不多就這樣, 再來有空也會繼續搞新東西, 希望今年績效能早點轉正阿~。

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網站開發] 美股選擇權定價模型 - 新增隱含波動率計算凱利公式

接前篇: [網站開發] 美股選擇權定價模型 - 用蒙地卡羅模擬計算凱利公式

之前做的美股選擇權估值模型中, 計算凱利公式時用到的蒙地卡羅公式中的標的資產波動率, 是使用該對應資產的指數加權移動平均歷史波動率計算出來的, 藉由波動率模擬標的資產的價格變化, 來計算選擇權到期時預期的獲利或虧損來計算公式。 

不過畢竟歷史波動率是過去的資料, 過去的波動率也不能代表未來會一樣, 資產價格的變化也不是常態分布, 所有的估值模型也只能做為參考, 不可能有精確預測未來的模型, 不過只要衡量的估值跟真實的價值誤差能減少, 對於投資交易的績效改善應該就十分有幫助了。

至於這次想做的, 只是想多個相對的交易參考點, 之前做的蒙地卡羅資產模擬是完全用資產標的的過去資料(歷史波動率)模擬資產價格的變化, 如果用選擇權合約的隱含波動率來模擬的話, 效果會如何呢, 關於選擇權合約的隱含波動率介紹, 可以參考市場先生下面這篇文章:

隱含波動率vs.歷史波動率》一次看懂兩種波動率該如何使用


隱含波動率簡單來說, 就是把合約的現在價格, 套用既有的選擇權估值模型, 去反推公式中的輸入參數波動率是多少, 這樣反推出來的波動率就不是輸入參數, 而是輸出結果, 而這輸出結果也可以間接表示當前市場的情緒所反映的標的資產預期波動率。

通常來說, 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跟標的資產波動率應該是無關的, 每個合約都有自己的價格, 所以也都會有自己的隱含波動率, 可是標的資產只有一個, 所以真實的波動率也只會有一個, 這樣想想拿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去套用在標的資產的價格模擬上是件很奇怪的事。 

不過實際上來說, 標的資產價格跟標的期貨價格以及標的選擇權合約的價格本來就是息息相關的, 投資人在買期貨或選擇權時會以現在的資產價格做參考基準, 反之在買進資產時也可能會參考目前期貨或選擇權的價格來決定是否要交易, 也會透過買期貨或選擇權幫現貨避險, 甚至是尋找現貨跟期貨跟合約的折溢價做套利交易, 所以某方面來說, 透過隱含波動率來模擬標的資產價格其實也是可以作為一種交易的參考(至於相關性多高, 有多大的參考價值又是另一回事就是)。

這樣分析下來, 用隱含波動率去做標的資產價格模擬雖然可能有參考價值, 但好像比歷史波動率相關性還低, 那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 用歷史波動率是用過去資料做估值計算; 而用隱含波動率則是可以用現在的市場預期價格(情緒)換算出來的波動率做估值計算。 這樣我的估值模型就多了一個可參考的點, 歷史波動率算出來的估值模型是用過去資料模擬的結果; 隱含波動率算出來的估值模型則是用當下市場資料模擬的結果, 我可以只專注交易這兩種結果勝率皆高的合約來改善自己的投資績效。 

做出來的成果如下:

Github: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StockScreener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Finance-API-Server


Norn-Stockscreener選擇權估值頁面:

https://norn-stockscreener.zmcx16.moe/options/


因為每個選擇權合約都有自己的隱含波動率, 要把所有合約都跑標的資產的蒙地卡羅模擬計算量太大了, 所以這次做的凱利公式(隱含波動率) 只支援Self Query即時打API的功能, batchjob跑所有合約的就不提供了。

首先來看看上週五跌超慘的3M (MMM)吧, 3M這麼有名的公司就不介紹了, 直接看估值模型跑出來的賣權合約結果:



綠色框起來的部分是標的資產的歷史波動率, 以及用歷史波動率計算出來的凱利公式(EWMA)下注比率, 歷史波動率都一樣是因為這是用標的資產的歷史資料算出來的, 不會因為選擇權合約的不同有所不同; 藍色框起來的部分則是該合約的隱含波動率, 以及用隱含波動率計算出來的凱利公式下注比率(IV)。 可以看到因為隱含波動率比標的資產的歷史波動率皆大得多, 所以計算出來的凱利公式(IV)的投注率跟凱利公式(EWMA)相比皆低得多, 要做賣出賣權的話可能就得考慮一下, 至於為什麼會落差這麼大, 可以看看近期3M的股價走勢:

上週五有一根超級大跌, 原因Google了一下, 除了上週五美股大跌以外, 3M這邊有個新聞:

破產聲請遭駁回 3M撇不開耳塞案賠償重挫近10%

看起來是法官駁回3M子公司的破產保護, 可能導致3M面臨大規模的耳塞瑕疵索賠, 這消息直接反映在3M的股價以及選擇權合約的價格上, 所以選擇權估值模型計算出來的凱利公式(IV)的投注率才會低得多, 以歷史波動率來說即便是指數加權平均, 這種單一根大跌也很難反應在整體的波動率上, 如果只看凱利公式(EWMA)下注的話風險就會高得許多。

再來看看美股版的中華電信AT&T: 



隱含波動率跟歷史波動率落差沒有很大, 所以計算出來的凱利公式也差不多, 這代表市場現在預期跟標的資產過去表現差異不大, 像這類的個股就比較好估值, 會出現非預期的大風險的機率也比較小。

這次分享差不多就到這邊, 最後說個題外話, Norn-Finance-API-Server的Self Query目前是接在免費的Heroku服務上, 可是Heroku今年11月28號後就要取消免費了, 所以Self Query這個功能不確定會不會繼續免費開放, 如果有找到其他免費的代管server會考慮再搬過去, 殘念哪...

https://blog.heroku.com/next-chapter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MahoMangaDownloaderVer16.8 & 16.9更新

有使用者後續反應copymanga幾個問題, 一個是章節標題有"-"後面會自動被截掉的問題, 另一個是有機率新增漫畫時會卡很久然後跳空白清單, 第一個問題算好解決, parser改個地方換個寫法就好, 後者就很麻煩, 應該是有防爬蟲機器人的邏輯, 總之也只能試著繞過看看了..., 目前自己測試應該是有改善不少...。

Ver16.9 更新內容:

* 修復copymanga章節標題有"-"標題會被截掉問題

* 改善新增漫畫時機率性跳出空白清單問題


檔案位址: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FsEGc-jlqslplyuvYiKIAFL4YUJ5DYQ/view?usp=sharing

32位元版本: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O26LdMcnJrLsDEwvxmUzdgZUvLsn8He/view?usp=sharing


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MahoMangaDownloaderVer16.6 & 16.7更新

今天有使用者反映漫畫櫃下載的圖片都不能看, 可是舊版可以, 看起來應該是16.6版為了某些不能下載的webp漫畫修改的header造成的, 不過我也沒辦法reproduce, 所以要改也很兩難, 太多特殊個案了...。 總之先改成, 用舊版的header先下載, 失敗的話再用新header下載了, 遇到這種沒辦法reproduce + 部分特殊邏輯的問題真的覺得很麻煩...。

Ver16.7 更新內容: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網站開發] 透過Clarivate百大創新機構報告尋找投資標的

接前篇:

[網站開發] 透過最有價值品牌尋找投資標的 (Norn-StockScreener 新增Ranking Indicators頁面)

上篇文章提到透過Interbrand每年的最佳品牌報告尋找投資標的, 以品牌作為投資的參考指標, 這次則是想新增以創新為主的指標, 研究了一下發現可以參考Clarivate每年的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報告:

Clarivate (科睿唯安, 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 擁有超過60年的專業服務經驗) 是一家獨立的公司(美股代號: CLVT),擁有並經營著一批以訂閱為基礎的商業服務,主要為全球客戶提供科學和學術研究、專利分析和監管標準、製藥和生物技術情報、商標保護、品牌保護和智慧財產權管理等服務。

以下為入選Clarivate 2022年創新百大機構的清單:

https://clarivate.com/zh-hant/top-100-innovators/the-top-100/?clv-award-year=2022



另外網站上也可以直接下載整份年度報告, 裡面除了百大創新機構清單以外, 還有一些他們如何選出這些機構的評量指標, 基於產業 / 地區 / 國家的創新排名, 以及總結&未來預測等等, 整份報告只有28頁而且有中/英文版,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下載看看(下載要填註冊企業相關資料, 我是當個人企業在填, 只要有填就可以下載了)。


另外分享一些在整理這份創新機構清單時&網站整合時的小心得:

1. 因為研究對象是創新機構, 所以入選的機構不一定會是上市公司企業, 例如今年入選的機構有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以及工業技術研究院(沒錯, 就是台灣的工研院! 我看到的時候也嚇到了...)

2. 有些機構雖然是公司企業, 可是不一定有上市, 有上市也不一定在美股有ADR, 像這種機構就跟之前整合品牌指標到網站上時一樣, 股票代號會以"-"表示, 如果是有上市但美股ADR沒有, 一樣還是可以看到股票代號, 不過相關的基本面以及績效資料就不會顯示在整合網站上。

3. 跟之前整合品牌指標時不同, 創新指標的入選機構有非常多化學、工業、電子、半導體等產業, 其實也不意外, 創新跟專利&智慧財產權是密不可分的, 而化學、工業、電子、半導體等產業競爭當然特別重視專利跟智慧財產權這塊。

4. 2022年的入選機構增加了特別多的汽車&電子製造&半導體機構, 電子&半導體機構不說, 汽車產業有這麼多公司入選讓我蠻意外的, 或許這代表現在傳統的汽車大廠真的認真在研發電動車領域了, 或許也是一個投資的好機會。

5. 因為Clarivate百大創新機構報告沒有對入選機構特別做排名, 可是我還是想排序, 所以就以這11年下來入選幾次做為排序的基準了。


最後整合好的頁面如下:

Norn-StockScreener投資網站: https://norn-stockscreener.zmcx16.moe/ranking/

Github: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StockScreener


總共有21個機構並列第一, 都是連續11年入選百大創新機構的企業。 而74名後的27個機構則是今年第一次入選的機構, 裡面有不少台灣的電子產業公司以及全世界各大傳統汽車公司。

這次分享差不多就到這, 不過還是老話一句, 跟品牌指標一樣, 創新指標只能做為參考用, 持續創新的公司不代表就會有競爭力&持續成長&賺大錢, 還是要做各方面的研究後, 在決定是否要投資這間公司!

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

[網站開發] 透過最有價值品牌尋找投資標的 (Norn-StockScreener 新增Ranking Indicators頁面)

最近看的投資理財的書, 有介紹到一些不錯的尋找優良公司投資的方法, 像是透過公司品牌價值、研發佔營收比例等等, 覺得蠻有意思的, 我自己主要是透過自製的選股工具找好標的, 可以做基本面條件過濾(P/E, P/B, ROE...etc), 也可以用多因子選股模型計算個股分數(價值因子, 成長因子, 動能因子...etc), 或是就挑一些自己熟悉的公司, 而像品牌價值這種主觀性很高的指標, 就沒辦法直接套用到我目前的選股工具上。

既然沒辦法做進去, 那乾脆就開個新頁面吧! Ranking Indicators這個頁面我打算就用來表示一些特殊指標挑出來的公司, 一方面透過這些獨特的新指標, 可以讓我的資產更多樣性; 另一方面我也可以藉此學習更多基本面, 技術面以外的領域, 讓投資方法更多元化!


Ranking Indicators頁面第一個整合的指標: "Interbrand - Best Global Brands", Interbrand成立於1974年, 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品牌諮詢公司, Interbrand每年都會公布世界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 而品牌這個價值也是財報的資產負債表上看不到的, 就像蘋果(AAPL)的P/B高達33, 但是蘋果也已連續九年位居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榜首, 不能單從P/B就覺得蘋果的股價太高, 蘋果的最大資產並不是他的固定資產或浮動資產, 而是品牌&設計&技術力, 就算是一塊眼鏡大小的擦拭布, 蘋果賣600塊台幣還能大熱銷, 只能說真的超神XD

Interbrand - Best Global Brands網頁連結:
https://interbrand.com/best-global-brands/



幾乎都是耳熟能詳的品牌, 點擊對應的品牌, 還可以看到這個品牌的介紹以及歷年來估計的品牌價值, 像剛剛提到的蘋果, 品牌價值一直是顯著上升, 尤其是iPhone & Mac筆電上市後, 品牌價值的成長速度更是顯著提升。


再來就是想要怎麼把這些品牌, 連結到投資上了, 要做的方式其實很簡單, 找出這些品牌的公司, 並看看對應的公司能不能投資, 有沒有在公開市場上市這樣, 下面分享下整理後的一些心得:

1. 有些品牌是私有公司持有, 並沒有在公開市場上市, 像是Chanel(香奈兒)、IKEA(宜家家居)、LEGO(樂高)、Cartier(卡地亞)、Huawei(華為), 像這種情況就不用想投資了~。

2. 有不少公司不在公開市場交易, 只有場外交易(OTC), 而且成交量可能極低, 不一定適合一般散戶投資人買賣。 (100個品牌中就有30幾個品牌是這樣, 靠品牌賺錢在公開市場募資的必要性大概也不大, 有價值的品牌本身就是一個不需競爭的強大優勢)

3.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 除了自己的品牌, 還有Tiffany & Co.(蒂芙尼), Hennessy(軒尼詩), Sephora(絲芙蘭); 而Dior(迪奧)又有LVMH(路易威登)大多數的股權, 這些奢侈品品牌在過去不斷的併購結合, 感覺真的蠻可怕的..., 畢竟都是自己人, 定價權就在自己身上了...。


再來是整合的部分, 因為Interbrand的資料是品牌價值, 不是上市公司, 所以要連結在一起總會有些障礙或限制:

1. 品牌持有是私有公司的部分, 股票代號會直接顯示: "-"。

2. 品牌對應的公司已被收購, 會直接用母公司的股票代號代替。

3. 目前我的資料庫並沒有場外交易(OTC)的資料, 所以大概有1/3的品牌只提供股票代號, 沒有基本面以及績效資料。

4. 基本面跟績效資料非實時更新, 更新頻率為每日一次。


最後整合好的頁面如下:

Norn-StockScreener投資網站: https://norn-stockscreener.zmcx16.moe/ranking/

Github: https://github.com/zmcx16/Norn-StockScreener



首先簡單來試用一下, 今年股市像溫水煮青蛙, 大盤一直跌, 來看一下在大盤一直跌的情況下, 這百大品牌的公司誰績效最好:


今年績效最好的分別是家樂氏、嬌生以及可口可樂, 感覺也完全不意外, 畢竟民生必需品最抗跌, 投資市場再慘通膨在誇張, 也還是要吃飯啊...。


今年跌最慘的是Netflix, 畢竟今年Netflix訂戶大量流失導致股價大跌, 加上升息關係科技股一片血海也不意外阿...。中間多一個Ford福特汽車倒是讓我蠻意外的就是。

關於這頁面的使用方法, 以我個人來說, 大概會幾個禮拜或一個月來看一下這頁面, 看一下這些公司有沒有便宜可以撿, 並分析一下對應的品牌有沒有可能繼續成長或衰退的可能, 做為多元投資的其中一個參考項目。


這次分享差不多就到這, 不過最後想多分享一個自己的想法, 畢竟品牌跟公司營運不是絕對的關係, 有可能品牌價值一直成長, 公司卻一直虧錢; 或是品牌價值已經開始走下坡下跌了, 公司營運或財報上卻可能還看不出有什麼端倪, 建議如果想從品牌價值尋找投資機會的話, 還是要充分做好基本的調查跟分析。 如果品牌價值持續成長當然很好, 不過記得要看一下這間公司目前營運如何, 股價最近有沒有被炒作太高; 如果一間公司你很想投資, 可是品牌價值開始停滯不前甚至開始下滑的話, 最好再多考慮一下, 是不是這間公司開始走下坡了, 多思考研究一下後再做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