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投資績效: -1.36%
VTI: -19.51%
SPX: -19.44%
QQQ: -32.58%
雖然有打敗大盤, 不過今年最終小賠錢...,前半年一度投資績效近40%贏大盤快50%, 不過那些獲利大多是鋼鐵跟航運賺來的, 後面鋼鐵航運大跌就整個吐回去甚至大虧損了..., 真的錢怎麼來的就怎麼回去XD
績效細項如下:
股票績效: -16.23%
選擇權績效: 17.96%
---
未實現: -51.65%
已實現: 37.66% (股票: 23.65% 選擇權: 14.01%)
股息: 10.47%
另外還有2%左右是劵商手續費, 保證金利息等等..., 就忽略不計了。
Note. 上面的細項%是自己用年初帳戶市值換算的所以不一定完全準確, IB的報表沒辦法看未實現&已實現細項%, 超麻煩...。
上面的未實現大部分都是股票虧損, 還有一些是目前持有的選擇權合約, 這虧損的幅度有點驚人, 因為我虧損的絕大多數都沒賣, 打算繼續當股東持有, 至於已實現的股票大多數是採均值回歸策略, 賺到預期獲利後就轉換其他標的了。
雖然帳面未實現虧損很慘烈, 不過至少選擇權已實現+股利收入今年有超越本業收入, 如果之後每年都能這樣的話就好了XD 話說明明都是已實現,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選擇權權利金+股利收入比股票獲利還穩健, 明明根本沒有差, 一切都是幻覺XD
---
近3年投資績效:
2021年績效: 54.22%
2020年績效: 2%
2019年績效: 51.9%
---
接下來會稍微說明今年股票投資跟選擇權投資的心得, 首先是股票投資部分, 下圖是目前持股清單:
個人主要投資策略為價值投資+均值回歸, 為了減低投資風險所以會做分散投資, 投資原則是單一持股不能超過總資產15%, 單一產業不能超過總資產20%, 藉以避免一次看錯導致大幅虧損的風險。 另外因為主打撿便宜不追高, 所以今年大多數有達到目標獲利的持股, 幾乎都獲利了結轉換標的了, 現在手邊大部分都是虧損不少的個股, 先說明今年獲利最多的投資:
NC & ARLP (煤產業)
今年原物料漲最兇的就屬煤了, 會投資這兩間公司主要是之前有做一個網站, 整理了產業績效跟相關市場指標績效的比較表格, 透過這個表格去尋找產業指標跟市場指標乖離過大的標的去交易, 細節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網站開發] Industry頁面新增各產業-市場指標 - 美股搜尋網站 Norn-StockScreener
如果把去年煤產業的交易也算進去, 這幾檔煤礦公司投資獲利有超過投資金額100%以上, 不過要找到產業績效跟相關市場指標乖離過大基本上還挺難的, 不覺得自己能有機會一直複製這樣的投資策略, 有找到就算運氣好賺到了。
GGB, X, VALE (鐵礦石 & 礦業公司)
鐵礦石 & 熱軋鋼捲這兩年一度大漲又經歷一波大跌, 大漲階段讓這些鐵礦&鋼鐵相關產業大賺錢, 即便是現在原物料大跌了, 也還在近幾年相對高點的位置, 所以這些公司這兩年基本上就是大賺錢, 會投資這幾間公司也是跟上述煤產業一樣是看產業-市場指標乖離程度決定投資, 在搭配均值回歸低買高賣, 這一年間有近50%獲利。
2022年創下目前投資生涯中個股最大虧損金額 + 百分率:
最大虧損(%) - ILPT
會持有這檔個股是sell put行權, 分別在20塊&15塊行權, 然後不到一年就直接跌到3塊多, 目前未實現虧損超過80%, 如果要損益兩平得漲5倍以上, 基本上短時間是不用肖想了XD
為什麼會想交易這檔呢, 主要是因為當時調查這間公司是工業房地產REIT, 出租廠房給企業賺租金收入, 歷年來股息率有10%左右, 而且那時最近一季的財報也很好看, 殊不知交易賣權後就一直狂跌, 原因後來分析有以下:
1. 那時財報好看是因為剛併購另一檔老牌REIT, 所以認列不少併購的資產獲利, 並不是本業的租金收入增加, 這塊在交易前沒有事先調查真的是一大敗筆。
2. ILPT的併購時機超糟, 併購後因為通膨問題開始被注意, 所以FED開始升息, 對REIT來說升息影響很大, 會造成貸款成本大增 + 租金收入相對於存款利率更不具吸引力, 再加上升息導致的經濟降溫可能讓各產業縮減營運業務導致減少租賃廠房, 導致今年工業型REIT平均下跌超過30%, 只是ILPT更慘就是了...。
3. 併購時機超糟+併購後槓桿率太大, 也因為升息讓房地產急凍, 沒辦法在併購後重整資產縮減槓桿, 導致槓桿率過大+利率高雙重打擊變成得一直付高額貸款利息, 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靠本業就能有盈餘, 要等到賣出一些資產後才有機會轉虧為盈...。
原本想說REIT有房地產保值不怕跌, 沒想到跌得超乎想像, 現在要停損也補不回多少錢, 目前P/B更是破天荒低到0.27, 等於直接清算也有近4倍的價值...。
基本上我現在就當溢價買了張樂透, 看有沒有凹回來的一天, 只能說幸好有分散投資, 當初只投資總資產5%, 現在跌80%等於剩總資產1%, 在虧也沒什感覺了, 就看有沒有起死回生的一天, 沒有就算了XD
最大虧損($) - ZIM
目前最大虧損超過50%, 持有部位佔目前總資產12%, 最開始大約在55塊買進, 之後又因為sell put行權了幾次, 所以導致越攤越平, 會買進這檔主要就是那時ZIM太賺錢了, 本益比低於1, 配息率又超高, 不過後來運價大跌, 所以ZIM也整個被極度看沒有, 股價下跌的幅度相對運價下跌的幅度根本不成比例..., 因為大家都賭ZIM之後會開始賠錢, 儘管他最近還是因為長約超賺錢, 目前運價也還不到虧錢的程度...。
如果單看運價下跌的幅度我是該停損了, 可是如果用估值的角度看則是被大幅低估, 我又不喜歡去預測未來, 喜歡用當下估值去評估到底該不該持有, 這也造成了我一直不想停損的原因, ZIM被看沒有的程度到多誇張呢:
1. 配息率166%這個是過去的配息, 這代表光是過去的配息發出去的錢推算年利率就比現在的市值高了, 等於可以用配息的錢依據現在的市場價把公司整個買下來..., 不過因為運價大跌的關係所以未來配息率不可能這麼高, 所以看這個資訊以目前來說基本上價值不大。
2. P/B: 0.37 代表公司現在直接清算大概有3倍的價值, 代表市場現在真的極度看ZIM沒有, 認為這間公司之後一定會虧錢沒未來。
3. P/C: 0.69 這代表公司光是用現在持有的現金, 就可以用現在的市場價把公司整個買下來還有剩, ZIM最近一次財報公布現金有36E, 而公司市值現在大概20E, 真的是被極度看沒有...。
基本上除非ZIM開始大虧損, 或是整個航運產業開始大虧, 不然我應該還是會繼續持有, 我是不覺得航運會回到過去那種大虧的時代, 反正就在有做好分散投資的前提下賭賭看了, 或許我只是被確認偏誤影響才這樣洗腦自己, 總之就在有控制風險的情況下繼續觀察看看了...。
至於其他的持股部分, 有透過多因子選股模型找價值投資, 透過品牌價值尋找這波大跌後很便宜的高品牌價值績優公司, 挑的都是喜歡的賺錢的好公司, 就當股東繼續持有, 等待收穫果實的一天。
多因子選股模型跟品牌價值選股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網站開發] 透過最有價值品牌尋找投資標的 (Norn-StockScreener 新增Ranking Indicators頁面)
再來是選擇權投資的部份, 選擇權投資是今年的新嘗試, 這一年的歷程如下:
1. 以前只知道選擇權基本規則, 決定開始學習基本估值理論, 主要就網路找教學資源, 還有K這本書:
選擇權價格波動率與訂價理論:高級交易策略與技巧(全新增訂版)
K完這本書後就開始實作估值模型, 後續也有在K下面這兩本書, 不過這兩本內容更多專注在交易策略而不是估值的部分, 幫助就沒訂價理論這本大。
2. 實作選擇權估值模型, 並開始實際交易, 估值模型的部分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這篇:
一開始是根據估值模型去找出市場價格跟理論價格乖離過大的合約去交易, 後來發現這樣太累了, 而且根據合約高估或低估去交易不一定代表期望值就會是正的, 相反的會高估或低估就代表市場期望的價格就是這樣, 只靠理論跟市場價格乖離程度去交易, 很可能會變成一直在做逆市場趨勢的行為。
3. 改善估值模型, 搭配凱利公式計算建議下注比率, 盡可能只交易期望值高的合約, 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網站開發] 美股選擇權定價模型 - 用蒙地卡羅模擬計算凱利公式
4. 持續摸索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 主要有以下:
a. 發現選擇權買方策略不適合自己, 因為太累了, 而且期望值通常不怎麼高, 買方策略主要是賭肥尾效應發生, 只要一發生就是大賺, 可是大多數時候都會賠掉合約錢, 心理素質夠強又肯花時間的人, 才比較有勝算能靠當買方長期獲利..., 後來就決定只專注做賣方策略。
目前自己的賣方策略為, 會大概一個月一次用自己做的選股模型找出約100檔個股, 這100檔個股都是相對便宜又賺錢的公司, 也就是自己願意持有的企業(但是還沒到願意立刻用自己的錢買進股票), 然後用選擇權估值模型程式每天計算這些個股的所有合約估值, 在賣出高勝算高獲利的put合約, 如果沒行權就爽賺權利金, 有行權就持有這間公司的股票, 之後就照自己的個股投資策略走。
b. 在持續交易的過程中踩到了不少雷, 像是公司被併購導致合約理論價格失真, 或是財報公布日在合約到期前, 或是高股息公司發股息在合約到期前等等, 畢竟估值模型只能靠波動率計算估值, 無法因應新聞面, 市場消息的變化。
可是要每次都針對每個合約一個一個google這些消息也太累了, 所以就盡可能讓程式幫我自動化整理這些資料, 現在估值頁面就有業績公布日以及除息日等資料一併顯示在表格, 我就可以快速過濾這些合約不要去交易, 盡量避免人為失誤的交易風險 & 節省整理資料的時間。
c. 持續累積經驗找出適合自己的部位跟適合交易的合約門檻, 有陣子因為太好賺, 甚至一個月可以賺1W鎂的權利金, 結果就遇到市場短時間大跌造成我大多數合約被行權, 讓我近半年賺的權利金幾乎在一個禮拜就虧光, 為了降低風險還得出清不少合約, 而因為不少合約流動性不高, 導致又因為滑價損失不少錢...。
後來就吸取教訓, 每個合約只交易小部位, 每間公司的合約同時段行權時間也不重複交易, 就是盡可能分散公司 & 行權時間合約, 讓手上的合約盡可能小部位多樣化且多時間段, 盡可能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然後自己的估值模型也會每天計算自己手邊合約的行權機率, 如果可能行權的合約變多就少交易一些, 反之則多交易一些, 在自己能接受的風險幅度下增/減預期獲利。
P.S. 選擇權賣方策略大多數投資書籍都不推薦, 因為獲利有限風險無限(只做sell put的話風險有限就是, 最多就股票變壁紙, 像我上面那檔ILPT), 原因也很清楚, 為了賺少少的權利金你必須承擔行權的風險, 不少人會因為這樣過度交易導致破產風險大增, 投資最重要的事第一項就是避免破產, 畢竟不管你年報酬率是200%還是300%, 只要破產一次就什麼都沒了, 如果要做賣方策略, 千萬記得要在自己可接受的風險程度下交易!
以我個人來說, 就算我交易的所有合約會全部行權, 也不會到被劵商清算的門檻, 確保自己的淨流動性充足, 當然真的全部行權持股又繼續大跌的話就可能會流動性不足, 到那個時候就一定要停損了, 所以我才會讓程式每天計算自己持有的合約狀況, 確保自己目前在安全的位置, 不過如果真的遇到黑天鵝, 那我就注定虧損了, 可是即便如此也不會到大幅虧損到讓自己有破產風險的程度。
今年投資一樣做錯了不少事, 不過也是我個人收穫最多, 成長最多的一年, 期許自己2023年繼續努力, 早日達到財富自由!